南安市工信局副局長劉曉江,華僑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譚援強,水頭鎮副鎮長、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黃身桂教授出席活動,協會會長王清安帶隊參加活動。
南安市工信局副局長劉曉江
劉曉江副局長指出,企業家和管理者都要充分認識到智能化、數字化對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強調,市政府引進華僑大學、成立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提升南安石材產業智能化水平,同時,為南安石材產業聚集和培養產業拔尖人才,為南安石材行業、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華僑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譚援強主持
譚援強院長在主持時表示,作為新時代石材從業者,都把“石頭走進千家萬戶”、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做自己的責任,相信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和數字化交易平臺是石材走進千家萬戶的必由之路,而人才培養是石材行業轉型升級的根本保證,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愿與所有石材人一道為這一目標而奮斗。
南安市石材協會會長王清安
王清安會長在致辭時說道,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當下,石材企業或許應該更專注于挖掘用戶的核心需求,以此定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引發業內的更多思考,并且在未來能有越來越多行業的思想者、探索者們不斷求索實踐,尋找新的突破口,打造新的增長極。
英良集團總裁齊飛
齊飛認為,石材走進千家萬戶正當時,這既是風口,也是趨勢,更是必然。他表示,疫情三年,讓居家的消費者更加追求家裝的品質化和個性化,這對于石材走進千家萬戶是個機遇。因為消費者的個性化審美和需求,完全可以結合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并通過智能化、數字化加工技術進一步制造生產出來。他相信,石材行業探索和大力布局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將能更加精準地去推動石材走進千家萬戶。
環球石材研發中心負責人、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方茂元
方茂元表示,要想讓石材走進千家萬戶,石材行業商協會、企業、行業媒體和石材從業者,都要主動積極參與石材宣傳,要讓更多潛在消費者認識石材、了解石材,消費者才會接受和應用石材。他認為石材數字化和智能造正穩步推進和發展,但對于磨拋等精加工生產環節的智能化還有待提升。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數字化中心負責人王琳
王琳認為,石材本身具有很多的藝術價值。他以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等構成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例,指出其中有十多處古跡遺址都是采用石結構的建造物,他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宋元時期先人對石材的理解和認識很大程度超出了現代石材人。他介紹,2019年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后還能順利進行修復,是因為2015年歷史學家利用激光掃描、三維成像等技術,非常精確地記錄下了巴黎圣母院全貌的數字化信息。同樣的,石材行業也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等技術,來進行石材產品的升級進化,以及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石材應用效果分享給設計師、客戶,從多個角度去延伸出石材走進千家萬戶的更多玩法與營銷窗口。我們既要傳承,也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對產業進行創新升級。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設計師、碩士生導師,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設計中心負責人洪毅
洪毅用“品”字解讀了石材走進千家萬戶必經的三個階段,一是作品,二是產品,三是商品。其中,他認為要把產品變成一個商品,數字化會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借助于數字媒體、互聯網平臺,就可以讓商品通過數字技術去進行推廣和營銷。
華僑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發中心負責人尹方辰
尹方辰認為,大家可以把互聯網平臺理解為一塊土壤,智能化和數字化就是土壤不可或缺的營養,既是生產資料,也是生產力。他表示,土壤和智能制造的關鍵都在于人才,大家不要把智能制造想得太復雜了,就跟土壤耕作一樣,智能制造就是把簡單的事情重復、長期堅持的一個過程。相信智能制造在南安市政府的引領下,在石材企業家的支持下,石材智能制造也將越跑越快、越跑越遠。
水頭石博會總干事潘鵬章
潘鵬章認為,石材走進千家萬戶是自然、必須要走的一個方向和道路,因為只有走進千家萬戶,石材才能從原來的粗造量大走向精造附加值高;核心是要以人為本,要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同時還應該去引領千家萬戶的需求,并進一步創造消費潮流;石材走進千家萬戶雖然任重道遠,但是去做就對了。
電話:17354447888
手機:15972777428
郵箱:493992402@qq.com
地址:隨縣萬和鎮青苔村五組220號